残疾儿童因为身体原因,参与社会能力、生活自理能力、接受事物能力普遍较低,无法正常融入社会,成为残疾儿童家庭难以开解的心结,也是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“堵点”。2023年,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祁东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“三破三立”重要举措,构建“救助快车道”,有效提升康复救助工作绩效。
一、打破原有宣传模式,创新宣传办法,实现救助宣传精准化。一是印制政策宣传“掌中书”,分发到乡镇(街道、管理处)残联、村(社区)残协、持证残疾人家;二是投资90余万元在各村(社区)制作政策宣传固定橱窗;三是充分利用“爱耳日”“爱眼日”“助残日”等节日,借助各类媒介或平台广泛宣传政策。在全县范围内形成“共传共知共享”大氛围,构建宣传“快车道”。
二、打破原有服务模式,创新服务机制,实现救助程序精简化。一是推行调研问策机制,广泛了解申请救助过程中的“难点、堵点”,“零距离”征询各方面意见建议;二是推行与康复服务机构联署办公机制,有效节省申请、审批、转介衔接等程序,实现对接“零转折”;三是推行上门代办机制,实现“零跑路”申报;四是推行网上便利服务机制,在网上公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名称、康复类别,充分尊重残疾儿童监护人的意愿,根据实际需要,为身在外地的残疾儿童异地享受康复服务在网上提供便利服务,构建救助“快车道”。
三、打破普通效益模式,创新“精效”机制,实现救助效益“最大化”。一是整合社会资源,加强综合型康复机构建设,优化康复服务“硬实力”;二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,通过加强监管、资质认证、日常考核、强化专业培训等多种办法,提升队伍素质,优化服务“软实力”,实行“精效”服务,追求效益“最大化”,构建解困“快车道”。
今年以来,祁东县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切实做到“应救尽救”,实现精准高效。目前,已完成救助183名残疾儿童,1127人.月,完成率160%,其中90%以上适龄儿童实现随班就。
马杜桥乡石门山村孤独症患者冯某宇,现年7岁,以前从不与人沟通交流,几乎无表述能力,基本听不懂别人话语,包括手势,独自离家乱走。得到康复训练后,人变得开朗活泼,能完整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,现在学前班随就读。在笔者提出与其合影时,表现很主动,并摆出多种造形。
罗某伟,6岁,步云桥镇桥家冲居民,孤独症患者,自闭抑郁,指令性差,表述力低下。接受康复训练后,性格变得活泼阳光,现在祁东县玉合小学一年级随班就读,每次测试,语、数双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。
祁东县残联 王海云
|